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歷史回廊

岳飛真跡流傳於世的一段真實故事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文:仰嶽

2023年中國賀歲片《滿江紅》雖然上映後惡評如潮,然而票房卻是突破35億元人民幣,高居第一,有觀眾在影院結束放映時高唱岳飛詩詞,更有多人前往岳飛廟參拜,怒砸奸臣秦檜跪像。這一切可看出即使經過了8百多年,民族英雄岳飛精忠報國的精神早已深入了中國老百姓的心中,永不磨滅。

岳飛那近乎神話的生平不單是歷代許多文人寫作的題材,傳說他一生用兵的心得《武穆遺書》更被後世作家傳說為最終極的“寶物”,相傳取得《武穆遺書》就可得到天下。在正史之外有著一段岳飛真跡流傳於世的真實故事:嶽家軍最後一場戰役中悲壯的歷史......

這故事的見聞者是南宋文人周密。他為宋末四大詞家之一,有名著《武林舊事》、《齊東野語》…...等傳世,景定四年(西元1263年)初周密辭官閑居。就在這時嶽家軍將領梁興的孫子梁謙,攜帶著岳飛奏章前來請求題款,彼此的寒暄中談及了他祖父梁興的那一段不為人知的往事…

紹興十年(西元1140年)岳飛率10萬軍渡過黃河進行第4次北伐,在立下郾城、潁昌大捷的期間於北方接應的梁興也履立戰功,他率忠義民兵進入河東大破垣曲縣的金兵,俘虜10余名金將。之後又在濟源縣大敗金將高太尉的5千余鐵騎讓金軍屍橫10裏。梁興勢如破竹,又接連收復翼城縣、趙州,擊退金兵萬余人。而嶽家軍本隊的岳雲率背嵬軍大破金兵50萬(一說10萬)於朱仙鎮,準備直搗黃龍收復北疆故土。

然而就在大軍抵達朱仙鎮之際,岳飛卻收到十二道高宗以金字牌頒布的班師令。詔令中言辭峻切、不容辯駁,在幾經的思索後岳飛不得不決心班師。在回去的路途上百姓們哭聲震野,一片哀鴻。

岳飛為百姓安危著想,留下一支部隊保護百姓安全,暫留5日。他找來梁興告知了本隊即將撤軍的實情,聽聞後的梁興不禁義憤填膺,直言要獨自率軍一路殺向北方。岳飛接連勸慰下知道梁興心意已決,只得讓梁興伺機行事,就在臨走前岳飛似乎感到此為最後一別,他拿出了親筆書寫的3封手稿交與梁興,勖勉他傳承嶽家軍忠義精神。

岳飛班師回朝途中,讓二位小兒子嶽震、嶽霆搬至江州故居,囑咐家人若生事變隨即渡江改姓隱居,又到鎮江金山天江寺拜訪道悅禪師,道悅想為岳飛剃度出家,但岳飛不願,堅持回臨安赴命,道悅禪師只得含淚送別。

嶽家軍最後戰役

在岳飛安排這一切的同時,在北方的梁興率領著忠義軍,打著嶽家軍的旗號在敵後拼死作戰。

忠義軍的李寶在山東一帶自北而南沿路襲擊金兵的後勤部隊。在淮陽軍一地遇上數十騎金兵,帶頭的金將大呼“來者何人”,李寶一見大吼答道:“我曹州潑李三也,欲歸朝廷耳!”隨即射箭擊殺金將。他又在廣濟軍、徐州殺敵無數,還俘虜了70余金兵,最後抵達了在楚州韓世忠的軍營。

梁興率趙雲、李進、牛顯、張峪等人持續轉戰各地,一路重創各地的金兵部隊,於大名府、開德府連續襲擊金軍的後勤部隊造成金軍重創。梁興不斷聯系分散各地的忠義軍出擊,但缺乏宋廷的後援,只得打遊擊,且戰且退。京東的張貴不幸遭金將王伯龍所部擊潰,西京的李興不得已放棄洛陽,之後再行反攻,於壽安縣擊敗金將李成,保護當地數萬民眾南撤,歷經數個月的艱苦作戰,回到了嶽家軍屯駐的鄂州。

這時金國準備再度與南宋發起淮西戰役,因而不斷的加大兵力試圖擊潰梁興的忠義軍,此時的梁興苦無後援孤軍奮戰,在孤軍無援的狀況下打下懷州與衛州。

後世文人曾作《嶽將軍寨》歌頌了這段戰役:

太行忠義奮如雲,人血淋漓染戰裙。一戰南陽余孽掃,梁興本是嶽家軍。

梁興所部且戰且退,飽經磨難。最後於紹興十二年(1142年)二月後才抵達嶽家軍的駐地鄂州,然而這時岳飛已遭秦檜所害,梁興聽聞這噩耗後頓時怒不可遏,要殺秦檜為岳飛復仇,但隨即為將士們拉住,原來岳飛生前已下令讓嶽家軍將士們“解甲歸田”,繼續守衛南宋,不可為他復仇。梁興只得按耐著情緒,最後朝廷以戰功任梁興親衛大夫、忠州刺史的職位,但他任官不久後就請求退休。

退休後的梁興隱居於浙江永嘉縣,每日除了習武外,往往一人帶著酒到河邊獨坐,他隨身攜帶著岳飛當年給他的那三幅書信視為至寶,他不時的打開書信邊看邊哭,說道:嶽侯忠心可貫日月,可嘆我梁興沒有能力為其伸冤!可悲可恨!6年後,梁興憂憤逝世。

周密聽了這段往事後大為感動,他不敢為岳飛真跡寫上自己的評論,只得以楷書恭敬的抄錄史官章穎《嶽忠武王列傳》4千余字,寫到最後嶽家軍班師回朝的段落,這距結尾仍有91行未完,但周密的心情已悲憤異常難以再繼續寫,因而停筆。將當天事跡簡述其後作為這岳飛真跡的題跋。

岳飛真跡流傳歷史

岳飛真跡在梁謙之後,歷經南宋滅亡後,流傳於元朝高僧道隱、普圓、溥光法師三人之手。而溥光在真跡上提書:“至其忠孝氣節本傳詳之,拙衲何敢一辭”。

元朝滅亡後岳飛真跡又不知所終,直到明太祖朱元璋起兵與張士誠交戰時在亂軍中發現了它,朱元璋隨即找來徐達、常遇春、劉伯溫等諸臣一同觀看,朱元璋提書:“嶽家軍到處,驚敵比臥龍,班失羞主和,罪乃在高宗”。

明朝建立後此真跡收入宮廷內府藏收藏。到了明末年太監馮喜至龍泉寺養病私自將其攜出宮外,因此岳飛真跡又再度流入民間。

到了清朝初年,文人錢謙益至柳灣蕭寺拜訪僧人慧修和尚,他與慧修談及宋元時期的歷史往事,不禁感慨人世間的滄桑無常,言談中慧修拿出了其珍藏的岳飛真跡,錢謙益看後連聲贊嘆。他得知慧修和尚要修建觀音佛像,所以資助了三百兩黃金,購得了這幅真跡書法。他在其上提了一首七言長詩,敘述岳飛精忠報國一生,又寫下了這真跡由南宋到他手上的過程歷史。

錢謙益離世的清初年間,由於岳飛當年對戰的金國主體──女真族與清朝有著極深的血統淵源,因此岳飛的相關傳說文集一度遭禁,直到乾隆皇帝即位後才有了轉機。乾隆皇帝特別仰慕岳飛精忠報國的精神,曾多次造訪杭州岳飛墓,不僅寫了祭文祭拜,還撰寫《嶽武穆論》一文紀念,乾隆五十四年(西元1789年)杭州文人黃子遠攜帶了這失傳已久的岳飛真跡拜訪時任湖廣總督的著名學者畢沅,畢沅見其真跡感佩不已,提記:“景仰先賢遺墨唯有下拜”。

畢沅的提記是最後一個文字記錄,隨著乾隆皇帝對岳飛的尊崇,岳飛生前的文集及傳世書作也被後人編輯成冊,還曾一度東傳日本,岳飛留下“忠”的文化普遍成了世人們的學習對象。

歷代文人流傳下的書法為數不少,但有如此多名士文人給予崇高的題記者並不多見,岳飛也廣受到歷代帝王推崇祭祀,即使是外族的元、清二王朝也都給予極高評價,然而中共建政後卻於西元1966年發動文化大革命,岳飛遭誣蔑是“地主階級代表”、“鎮壓農民起義的劊子手”等,因此杭州岳飛廟遭紅衛兵砸毀,岳飛父子屍骨均遭焚毀。然而中共毀滅的僅是表面的文物,千百年來累積文化的根源已深植於中國人民心中,每當岳飛相關的文藝作品推出往往造成收視熱潮,也正是這神傳文化積澱重新喚起了世人心中的正念和久遠的記憶,這是中共永遠也無法毀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