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炼文化世界回眸再现辉煌
道德升华缘归大法病祛身轻佛光普照今日神话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时空中外预言科学新见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恶扬善曝光邪恶慈悲为怀
人生百态 社会乱象红朝谎言华夏浩劫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怒人怨因缘启示
深思明鉴心明眼亮信仰漫谈杂谈随笔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启示诗文乐画
国际声援天地正气良知永存紧急救援
主页 > 五千文明 > 修炼文化

为什么寻仙求道非常难?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文:纤纤

古代与今天的区别是,那时大部分人都是信神的,很多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修炼、寻仙、修道的愿望,因此社会道德也是相对于今天高的。正因为人的道德高尚,人们想找到一位能够使其得道的师父就相对难一些。这首《寻仙》就反映了这一点。全文二十八个字:“溪头一迳入青崖,处处仙居隔杏花。更见峰西幽客说,云中犹有两三家。”

“溪头一迳入青崖,处处仙居隔杏花。”这里的“溪头”是非常有意思的,王维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诗句。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因为水是人生存的必备条件,到了小溪的源头,意为再往高处就没有水了,人的生存条件就没有了。“溪头一迳入青崖”是指到了溪头看见一条小径向上延伸,上面住的就不是凡人了。因为水源没有了,常人很难生存了,那上面住的就是我们常说的“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了。“杏花”有幸福的涵义,是人的一种象征。这里是指神仙一般是不喜欢杏花的,因为那是人的东西。

古代很多的村子或人家,都是依水而建的。因为要考虑喝水的问题。当然在北方很多的村子是打井取水的,这是另一个问题。而诗人所寻的人家在山上,打井是不现实的,只能靠溪水或泉眼的泉水,二者都没有,下山又不方便的情况下,那就是住着神人了。很遗憾的是诗人并没有写山顶人家的情况,说明诗人根本就没有能力上去。或许是太险太陡了。有些神仙不愿意让人打扰,会在路上幻化出一些可怕的老虎等生命,阻止人们上去。不知道诗人所遇到的是什么情况。

“更见峰西幽客说,云中犹有两三家。”这里是说“峰西”的隐士说在云中还有两三家。更是神仙居了。

古人求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诗人历尽千辛万苦就想找一位可以使自己得道的师父,可惜太难了。即使看到那云中的神仙居,也没有能力上去。而今天很多人都知道修炼好,可是却放不下人间的名利与感情,真的是非常可惜。

古人信神,得道却难;今天的人得法容易些,却因为执着于名利与感情,与之失之交臂。看来得道从古到今都是很不容易的,只是难的地方不同而已。

宋人梦游群玉宫 原来当朝丞相是神仙

中国的梦文化,斑斓多彩。有人在梦中进修学业,有人在梦中知晓前世今生。奇异的梦境,还会为世人揭晓一些秘密。宋朝时期,有人梦游仙宫,得知了世上的宰相,原来大有来头。

宋朝时,进士牛益为人潇洒,举止端庄俊秀,尤其看重承诺。士人君子都很钦佩他。在京师求学时,他整日闭门很少接待宾客。

一天,他从京师东门走出后,在一棵柳树下休息。忽然感到很疲倦,仿佛得了暴疾。于是,他靠着柳树坐着,就在像要睡着了时,霎时神魂飞离,来到了一座高门府邸。牛益问门吏,得知这是“群玉宫”,而且宫里记载着许多神仙名籍。

牛益平日喜好清虚,恳求门吏让他进宫看一看。门吏说:“常人不能进去。”牛益无奈,只好坐在宫门旁等待。

过了一会儿,有人乘马而来,门吏恭敬地向前迎接。那人下马后,牛益仔细一看,原来是故人吴臻。牛益高兴地向他行礼:“我们分别很久了,幸好在此相遇。您去世后,现在住在这里?”

吴臻说他现在掌管这座宫。牛益听说了这座宫里记载着神仙的名号,于是恳求进去见一见。吴臻说,牛益志意很高洁,加之二人是故旧,可以让他看一看。并叮嘱道,只有抓着他的衣带才可以一起进去,不然不行。

于是牛益抓着对方的衣带,穿过了三道宫门,才看见大殿九楹。只见殿堂高达数丈,殿上全都是大碑,碑壁被绛纱蒙盖着。吴臻令牛益站在殿堂的台阶下,他自己登上殿堂,掀起绛纱,牛益看到原来这些碑是白玉做的,写着朱红的字,上面的大字是“中州天仙籍”。然后全都是姓氏名字,数量不下几千人。但牛益只认识其中几个人,比如:丞相吕夷简、丞相李迪、尚书余靖、龙图学士何中立。

吴臻走下殿堂后,来到一间小室和牛益闲谈。牛益问他:“天仙的详情,我可以听一听吗?”吴臻为他介绍说:“天仙自有次序,真人以上,不是你能知道的事。道君次于真人,天仙次于道君,地仙次于天仙,水仙次于地仙,地上主者次于水仙。都是按照他们立下的正功进行递补,逐层递升,才能升至仙陛。”

牛益说:“我看到的人名都是当朝的公卿,为什么呢?”吴臻说:“那些公卿登金门,上玉堂,每天与天子出谋划策。固然不是寻常人所能到的地方。”

牛益很好奇,问道:“那么当朝的卿相,都是神仙吗?”吴臻说:“十有八九是。”牛益又问:“那么丞相富弼,高卧伊洛,国之元老,难道也是神仙?”吴臻说:“富公是昆台真人,况且享有高寿,到九十三岁方能返回到昆府。”

牛益说:“那您如今是什么职位?”吴臻说:“我要任职三百年,方能替补地上主者。”牛益不明白“主者”是什么官职,吴臻为他解释:“就是掌管五岳四渎名山大川的仙人。”吴臻又说:“如今你的肉身还在汴河的柳树下,如果你久不返回,那你的肉身就要坏了。”随即命差吏送牛益回去。

牛益来到汴河,差吏让他观河,趁机把他推了下去。牛益恍然醒来,发现自己仍然坐在柳树下。然而此时已是深夜一更,四周昏暗,旁边有个巡逻的小卒守护着他。见牛益醒来,小卒问他:“你是生病了吗?我在这里看守你,不敢擅自离开。问你也不回应,扶你又扶不动,好像死人一样,只有微弱的鼻息声。你怎么又突然醒过来了?”牛益没有告诉他神游的经历。那晚就夜宿在城门外。

次日,牛益在墙壁上题写了一首诗,到宋人刘斧编纂《青琐高议》时,那首诗仍然存在,诗文曰:

“须信出尘事,分明在目前。
几多浮世客,俱被利名牵。”

牛益为人淳朴高雅,很讲信义,常对人们讲起此事,时人都很相信他。刘斧记录此事时,牛益已经七十岁了,但看上去容颜光洁,犹如年轻人。

(事据《青琐高议前集》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