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剑 聚合天地之精

沉睡二千五百年绝世神剑

文:允嘉徽

1965年在湖北出土的越王勾践剑,展现先端科技与精致工艺令人惊叹。(Siyuwj/维基百科)


古代中国的奇特科技在烟漫的历史岁月中被遗忘了几千年,而后,在出土之际的奇观,让人震惊赞叹,神剑就是其中之一。埋在古墓二千多年的神剑,耀古烁今的光华压倒现代人对中国古代科技的认知。

沉睡2500年重见天日 绝世越王勾践剑

春秋晚期的越王勾践剑在地下沉睡2500年,直到1965年在湖北江陵县(今荆州市)望山1号楚墓中出土重见天日。最最让人惊震的就是这把剑出土时无锈无斑,寒光四射,凌利如新,锋利无比,二十余层纸一划而破,这也划破了现代人对中国古代科技的落后观念——原来古代技术高超得令后人望尘莫及。

越王勾践剑长55.7厘米;剑宽4.6厘米;剑柄长8.4厘米;质量875公克。护手的剑隔(区隔剑身和剑柄)正面镶蓝色琉璃,背面镶绿松石。剑身近护手处,刻有“越王鸠浅 自乍用鐱”八个典雅华丽装饰感十足的鸟虫书铭文。

越王勾践剑同时展现两大面向的成就:精良奥妙的铸剑科技与精致又富丽大气的装饰工艺。五大特色傲视当代科技水平。

(一)合金金属的复合——不同合金配比呈现在同一剑上是怎样铸造的?

专家采用质子X荧光非真空分析法测定发现[1] ,这把剑主要成分是铜,另外还有锡、铅、铁、硫等等成分,而且剑的不同部位的合金配比也不同,比如剑脊部分含铜量达到八成多,在剑刃部分锡的成分高。剑脊含铜较多,能使剑韧性好,不易折断,刃部含锡高硬度大更锋利。这是现代难成的复合金属技术,而在这把2500年前的古剑上已经被使用了。那当时是采用怎样的工具、怎样的工序造成的呢?

(二)在古墓的地下棺木中埋藏沉睡2500年的古剑,为何不锈不蚀,锐利如新?

勾践剑不锈不蚀,这是最让后人瞠目结舌、惊叹不解的,这种现象也出现在许多后来出土的青铜器上。中国古代的青铜器到底采用了哪些防锈科技工艺?直到半世纪后的今天还是让西方科技界烧脑。

青铜剑的主要成分是铜和锡。锡的延展性非常好,不易氧化,若在青铜剑的表层全面施上一层薄薄的密致锡膜,可以产生良好的防锈、防腐效果,制作良好的话,效果直上二千年。

另一种是包铬的防锈法。1970年代,当秦朝兵马俑墓葬坑被发现时,许多出土的青铜剑和勾践剑一样崭亮如新。中国科学家在一小批青铜兵器上分析出一层铬。当时全世界的学界普遍接受浸泡氧化铬溶液这种防锈技术是让二千多年前的青铜兵器完善保存的原因。

2019年4月出版的《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期刊刊登的一篇论文[2] ,提出新见解,指出青铜器的超好保存状态可能是由于富含锡的表面致密层起到了防腐作用。同时此文否定半世纪来被普遍接受的浸泡氧化铬溶液防锈的论证,指出生漆才是早期研究中测得的铬元素来源。也就是说涂生漆是防锈的关键工艺技术。

到目前为止,所有的研究发现都尚未能完全解开中国古代防锈科技之谜,反而在在凸显了中国古代青铜器青铜剑上的防锈科技处理的超前水准。

(三)剑两面的双线菱形格纹装饰是怎样做出来的呢?

剑的全体装饰双线菱形格纹,而且又在线纹交叉处作出闪电云的纹饰,表面平整如一体成形的。这些规律的格纹装饰看似蚀刻模样,现代学界对古剑上的蚀刻装饰技术仍然不甚清楚。在质子X荧光非真空分析法测定下发现,格纹部分含硫成分高于其它部分。硫化能保持花纹的艳丽持久,硫化铜也具有防止锈蚀的作用。

(四)剑身上铭文是怎么刻上去的呢?

1965年在湖北出土的越王勾践剑。(Siyuwj/维基百科)


剑身上“越王鸠浅 自乍用鐱”八字鸟虫书铭文完好如新,到底是怎么刻上去的呢?仿造古剑的今人使用了古代青铜器铸法之一的失蜡法做出剑的范模,再用手工嵌进金丝,完成铭文,再上白漆,仿造出二千五百年前的工艺美技。但是这或许不是唯一的解答。

(五)圆箍形剑首(底座)底面有11道紧挨着的同心圆圈,是怎么做出来的?

剑首(底座)作圆箍形,底面有11道同心圆圈,其间隔只有0.2毫米,这是现代的车床机械技术之下难以实现的,古代的手工科技的精准领先了机械水平。

天下第一剑 聚合天地之精

以上的这些天下第一剑的出色表现是怎样达到的难倒了二千五百年后的现代人。在《吴越春秋》留下的记载,可以找到神剑的一些奇妙奥秘,但是现在的人少有人去探究,或许是人心变了,天迁地动,所以也探究不了了。

《吴越春秋》说,区冶子(一作欧冶子)精造的天下名剑乃利用了“天地之精”,他采得了赤堇山之锡、耶溪之铜。当代的分析测定法发现的成分,吻合了古代历史文献的记载。赤堇山之锡、耶溪之铜在古史记载中属于稀世难得之宝,想必这地方的材料含有奥妙的优良金属成分。而且宝矿好像专为名匠而开。在区冶子死后,赤堇山锡矿口闭合了,耶溪水又漫涨,铜矿也采不到了。

其实,古代神剑的奥秘不仅仅止于材料,一剑之上聚合了“天地之精”,至为关键。“天地之精”又指什么呢?这正是东方科学与西方实证科学分道扬镳之处。让我们继续追索下去。

神传文化的妙现

中国文化讲求天人合一。“天”不仅仅是物质之天、自然之天,更是高境界的神、造物主。中华文化是神传文化,神传给神州中国人种种神物,铸下不朽的优越文化。《吴越春秋》记载,炼得了铸剑的铜、锡等材料之后,必须“择吉日良时”[3] ,由天上雨师洒道,雷公发鼓,蛟龙捧鑪,天帝添炭,并且在太一神下凡临观之下造就神剑。

历史走到现代之世,人们道德普遍下滑,不敬神者多甚至反神,所以得不到神的恩典,久不复见神的指引,神迹也不复再现。许许多多的人或把神迹视为无稽之谈。然而,面对出土的古代神剑,现代人无法解出其中的奥妙精微,我们如果不从文化的根源去正本溯源,就永远无解。

东方和西方文化的发展走的是两条不一样的路,是两套不同的系统。中国古代的科学,是将人的生命和宇宙放在一个体系中对应相系,直奔宇宙奥秘去探索生命之路,所以和神界有许多连通的表现,这皈依在精神信仰上,表现在道德修养上,也展现在物质文明的发展与成就上。这一把天下第一剑,也是其中一个呈现。

中华文化的造剑工艺在宇宙中标志着科技成就的地位,这个地位反映着人与天道相通的水准。


[1] 1977年12月,上海复旦大学静电加速器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活化分析组,以及北京钢铁学院《中国冶金史》编写组一起研究,采用质子X荧光非真空分析法对越王句践剑进行了无损成分的科学检测,得出了剑身各部青铜合金分配比的数据。

[2] 论文:Surface chromium on Terracotta Army bronze weapons is neither an ancient anti-rust treatment nor the reason for their good preservation.
参得网址: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19-40613-7

[3] 南朝的侯爵、诗人萧子范的《七诱》说铸剑的吉日良时也叫“天中”。“天中”也叫“天中节”,就是黄历五月五日,利用五月五日的“阳极水”造剑,特别锋利且经久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