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玄妙远超出想象

文:清音、李翼云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队野战医院里,伤患无数,连地上都躺满了伤兵。天气炎热,蚊虫叮咬,又缺少医药,手术感染及死亡的人数非常多,伤兵们士气十分低落。

一日,一个医生开始播放一些普遍广受喜爱的乐曲,试着转移病患的注意力,没想到患者的感染率和死亡率却从此大为下降,且手术愈合期明显缩短。

音乐的治病疗效,从此受到美国社会的注意,“音乐治疗”一时蔚为热门的显学。

音乐治疗是远古的智慧

在中华文化中,最早的音乐疗病观念可以追溯到仓颉造字时期。从汉字的形体结构可以看出“药”字实为“乐”字发展而来,即“药、乐”同源。元代名医朱震亨亦指出“乐者,亦为药也”。音乐作为治病的疗法,早就存在文化中。

在两千年前,中国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具体提出了“五音疗疾”的观点。中医认为,五音,即“宫、商、角、征、羽”,五种不同音调的音乐,传达了五种不同的情感与心志,对应人的五脏与五行(金木水火土),可以治疗相对应的疾病。

五音五脏

“宫商角征羽”即西乐中的 Do,Re,Mi,Sol,La。“宫调”的音乐平稳柔和,对应人的脾脏;“商调”音乐急促清脆,对应人的肺脏;“角调”高畅悠长,对应肝脏;“征调”热情高亢,对应心脏;“羽调”澹荡清邈,对应肾脏。

在聆听过程中,人的情志与曲调的节奏频率交相感应,与五脏规律共振,以此调理脏腑,平衡身心,提升人体健康。

然而,除了治病之外,音乐的作用可能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玄妙与深奥。

平衡自然界的阴阳之气

中国古老的智慧中很重视“阴阳”的概念。阴与阳是宇宙中的规律,是一切事物的本源,万物的起源,也是自然界万物消长的根本动力。

音乐可以调节自然界万物的阴阳平衡,使五谷丰登,风调雨顺;配上舞蹈,能够去除宇宙空间中的阴郁之气,使生活在空间场中的百姓能舒展身心,筋骨活络。

在古籍中描写了这些神奇奥妙的场景。

在远古三皇时代,朱襄氏统治天下时,经常是吹着沙尘强风的天气,这是阳气过盛,以致万物散落,果实无法成熟的缘故。于是,他命令大臣士达弹奏五弦琴瑟,以乐音招来阴气,调和过盛的阳气,也就安定了众生的生活。

相反的,在远古的阴康氏帝时,阴气过多,深积不散,人民受其影响,阴气郁结,筋骨收缩无法舒展,所以阴康氏命人创作了乐舞,人们透过舞蹈与音乐,使郁积之气得以疏导而出,让筋骨通畅放松。

以弦乐的美好乐音与乐舞的肢体律动,就能让失衡的宇宙空间,复归于自然有序,犹如一场音乐与舞蹈的魔法。

黄帝以音乐打败蚩尤

远古时代,黄帝与蚩尤的大战中,黄帝也以音乐打败了铜头铁脑的蚩尤。

当时,黄帝与难缠的蚩尤久战不克,心中正感到烦恼,九天玄女于是为黄帝指点迷津,帮助他找到东海下七千里深“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的神兽“夔”。黄帝用“夔”的皮做成了大鼓,用其骨头做成了鼓棒,鼓声一响,沉雄宏深的巨响,声传五百里,威震天下,立即令蚩尤胆寒溃败。

传说在争战中,黄帝的士兵也有一些人因鼓声而昏迷,于是黄帝命风后用竹子制作管乐,以铜铸鼎及弦琴,丝竹管弦并奏,让受伤的士兵苏醒痊愈了。

神赐予盲乐师的神曲

在古代,音乐是通神的途径,祭祀时要演奏音乐,也是祭礼的重要程序。有时,美好的乐曲旋律,是来自神的赐予。

春秋时期晋国著名的音乐家师旷是个盲眼乐师,他创作的古琴曲《阳春白雪》,据说是天帝命仙女们所弹奏的五弦琴曲,师旷听到了之后,将其如实记录下来。

根据古琴曲谱《神奇秘谱》,《阳春》为宫调,《白雪》为商调。宫调的音乐通常比较雍容博大;商调的音乐则柔中有刚,流露出既抒情哀婉又方正、刚毅的气质。

《阳春》取春天阳气初起,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表现上天对万物无私的恩泽布散;而《白雪》则取冬日阴气方生,雪竹琳琅、凛然高洁之意,表现大地的厚德承载。

《阳春白雪》曲调中涵养雍容博大、柔刚并济的情志,融入天地无私高洁之德,足以陶冶情操,修德治心,从而达到气血平和、身心顺适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