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不可执于色欲


现代的和尚和出家人,网路上经常能读到一些执着钱财、色欲、酒肉穿肠的故事。其实古代的佛家修炼,色欲之心是佛弟子非去不可的执着,不仅绝对不能发生任何不正当的性行为,庙里的和尚、尼姑更要严肃的对待自己脑中出现的念头,时刻保持正信与正念。那么对于佛家弟子,为什么要戒色欲呢?佛陀是如何告诫他的弟子们?

那么释迦牟尼佛在原始时代的时候,对于弟子们是如何开示的呢?其实,当年释迦牟尼佛最开始传他的法的时候,并没有女性出家。

后来释迦牟尼佛俗家的姨母,摩诃波贽波提夫人带着五百名释迦族的女人出家为尼,这才有了佛教最初的尼姑。

在摩诃波贽波提夫人等出家以后不久,有一位年轻的僧人请问释迦牟尼佛道:“像摩诃波贽波提夫人等五百人出家,她们剃发染衣,现出僧相,我们可以不把她们看作女人,但对社会上的妇女,我们应该抱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她们呢?”

释迦牟尼佛则回答道:“最好是能避开她们,不要看她们;假使不能避开的话,要像没有看到她们,不要讲话;假若不能不讲话,对她们讲话一定要有纯洁的心,要想到自己已经出家,好像污泥中的莲花,虽然污秽,但莲花毕竟是清静无垢的。”

“色欲是世间罪恶的渊薮。应该要让身心清静无垢的来生活在其中。见到年老的女人时,要把她们当作母亲来看待;见到年轻的女人时,要把她们当作姐妹来看待。”

“在人间最强大的就是烦恼色欲的力,最可怖畏的也是烦恼色欲的力。……学道的男人,沉迷于美丽的女人;学道的女人醉心于英俊的男子,淫欲就会关闭人们智慧的心的,对于真理就不容易明白。……谨慎管制自己的心,不要允许心放肆。”

提起色迷迷的佛家弟子,很多人一定会想起西方取经的猪八戒,无论见到那个美色,立马就忘了佛经和使命。可见要去色欲并非易事,所以在《楞严经》上说:“淫心不除,尘不可出”。那么对于根基比较差,被色相迷得很深的浪子弟子,能证得果位吗?佛陀又是如何救渡他们的呢?

某年,释尊在祗园精舍,为天、龙、鬼神、帝王和百姓说法。当时,有两个浪子,彼此感情投合,始终形影不离。有一天,他们心血来潮,打算跟随释尊出家。

释尊答应了,让这两位师兄弟,住在同一个房间。表面上他们立志出家了,但脑海里却终日浮现出往日的欢乐。因此,两人私下里的谈话,总少不了提及美女与欢乐的状况,浮想起女人的千娇百媚,动人的微笑。总之,他们胡思乱想,非常苦恼,不久竟然生起病来。

释尊了解他们心烦意乱、身体衰弱的原因,为了救度他们,便化作其中一位修行者,待其中的一个出外时,对另一位修行者说:“我们只会妄想闲聊,徒然使身心疲劳。与其自我折磨,倒不如寻找一个真实的美女呢。”

对方欣然同意。俩人私自潜逃出去,相携去寻花问柳。

释尊又化身为一个妓女,打扮得花枝招展地迎候。不久果然见这两个人,来到了家里。其中那个浪子说:“我们都是佛门弟子,也修持禁戒,不能跟你和好,为了修行,只想看看女人的身体、容貌和姿态,当做守法的参考而已。”

浪子凭着这个借口,来满足自己的非分之想。

化作修行者的释尊,不禁暗自好笑。而释尊的另一个化身即那位妓女,早已待机而动。只见她立刻摘下脖子上的首饰,褪除一切装扮,站在浪子面前。这时从她身上发出一种强烈的恶臭,肮脏的肉体,也不堪入目,害得这两人掩住鼻孔,背着脸,不敢正视。

化身的修行者,对一位同修说:“女人的美貌,不过是粉饰而已。倘若她们不洗澡,头上和脸孔不加修饰,身上不穿衣服,简直奇丑无比,不值一顾。她们跟皮囊装满粪便,有什么不同呢?”

他又作了一首偈说:

你是什么东西?意欲出自思想。
我若不体念你,你又岂能存在!
心中存有欲念,就会生起迷情。
速速断绝五欲,才是勇敢的人。
如果没有欲念,就会无所畏惧。
性情淡泊宁静,就会没有忧虑。
除去欲念迷情,永离迷妄深渊。

唱完了诗偈,释尊才现出本来面目,容光焕发,照耀着浪子。浪子在惊讶之余,五体投地,礼拜释尊。浪子终于从迷梦中醒悟,欣然回到精舍。从此之后,努力修习,成了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