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炼文化世界回眸再现辉煌
缘归大法道德升华病祛身轻佛光普照今日神话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时空中外预言科学新见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恶扬善曝光邪恶慈悲为怀
人生百态 社会乱象红朝谎言华夏浩劫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怒人怨因缘启示
深思明鉴心明眼亮信仰漫谈杂谈随笔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启示诗文乐画
国际声援天地正气良知永存紧急救援
主页 > 万象纷纷 > 人生百态

曾国藩家训 惠泽九代子孙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文/沉静

晚年的曾国藩(1811—1872)意兴阑珊,唯一盼望并欣慰的就是家中添丁进口。大清国运难挽,诸事棘手,接连背负骂名的他早已身心俱疲;而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他深信家族经营得好,能延绵得更久一些。

家书

实际上,在大半辈子为朝廷效力的同时,曾国藩对家族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是家中长子、族中长孙,是家族中责任最重且社会地位最高的人。在《曾国藩家书》中能感受到他对家族极强的责任心。他给兄弟子侄们的信,虽是老生常谈,但字字都是从阅历中来,都是实实在在的经验体悟,亲切又中肯,对为人处世大有助益。

他重视孝悌和睦的儒家伦理与担当。“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因此,兄弟之间不能有妒忌和机心。“若使父母见得我好些,谓诸兄弟俱不及我,这便是不孝。”他关心弟弟们的学习和成长,全面担负起培养教导的重任,从诗文写作、修身养性、从政为官、理财持家,到交友识人、与上下级相处等等。远在京城、身居高位的他,写给弟弟的信要比给自己孩子的还多。特别是面对年龄差距较大的弟弟们时,会不自觉地扮演起“准父亲”的角色,对九弟曾国荃的提携教诲最花心血。像曾国藩这样深切并精准地了解弟弟们优缺点的兄长,实不多见。

除了“和以治家”的宗旨外,曾国藩还特别强调勤俭持家。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不可忘寒士家风”,唯恐子孙流于骄奢淫逸,对子侄辈的教导也一样不放松,无微不至。他推崇百事有望的勤而有恒,“勤如天地之阳气,凡立身、居家、作官、治军,皆赖阳气鼓荡。勤则兴旺,惰则衰颓。”

“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是曾国藩的名言之一,“做个光明磊落神钦鬼服之人。”他在家信中劝诫弟弟说,“万不可走入机巧一路,日趋日下也。纵人以巧诈来,我仍以浑含应之,以诚愚应之……”意思说,千万不要走入机巧这一路,惯于投机取巧,会日趋堕落。即使别人对你耍奸使坏,你也要包容,装糊涂、不表露出来,一直以笨拙、真诚来应对,不刺激他的坏心恶念,久之,觉得没什么意思,也就把那一难消磨掉了。如果跟他勾心斗角,针锋相对,报复起来没个完,那就陷入越来越糟的恶性循环。

家规

任怎样风光显赫,曾国藩对潜在的隐患都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讲,官宦之家大多只有一代就将福分享用殆尽,能传到二三代的很少。做官的人多只顾与老婆孩子享受,而刻薄兄弟、疏远旧友,权势和财富更助长了官宦子弟的傲气与惰性,吃喝玩乐,肆意妄为,败家毁业。商贾之家,勤俭的能将福分延至三四代就算不错;耕读之家,若后人谨慎朴实,一般可延续五六代;而孝友之家(对内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对外尊重师长与朋友)才能将福分延续到十代八代。

“凡家道所以可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他经常倡导“治家八诀”、“八本”、“三致祥”等理念,同时还将“勤、孝、俭、仁、恒、谦”六项内容,全面深入地传授给子女侄孙,谨守家规,传承家风。

八诀是“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即读书、种菜、养鱼、喂猪、早起、扫屋、祭祖、睦邻。“八本”,即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三致祥”,即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他认为,孝顺父母、勤劳节俭、宽厚待人,是能够为家族带来祥瑞并且必须遵循的品行。

他鼓励儿女们从点滴小事做起,养成自律的良好习惯。比如说诚,那就从不说假话做起;勤,从不睡懒觉做起;戒骄,就从不讥笑别人做起。一件件小事做好了,日积月累,整个人的境界就提升了。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坚持笃实做事、坚忍做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曾国藩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自勉也是与儿孙共勉,他总结道:“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他常静坐内省,除躁火,戒妄念。

思云馆是曾国藩在家中最早营建的藏书楼,辟有“三经三史三子三集三实之室”。他鼓励儿孙多读有益的好书,包括学习西方文化。曾国藩请来江南制造局的两位传教士兼翻译(史迪文森和傅兰雅)为两个儿子补习英文,这在当时可谓破天荒之举。他还力劝 “功高多谤”的曾国荃激流勇退,“百战归来再读书”。

他在日记中写道:“自古高位重权,盖无日不在忧患之中。”做不好祸害更大,能善始善终者有几?!他告诫后辈,不要时时存有读书做大官的想法,最重要的是成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怀浩大是真正受用。”“家中要得兴旺,全靠出贤子弟。”他一再申明,愿后代为“耕读孝友之家”,而不是仕宦之家。

遗嘱

1872年3月12日,62岁的曾国藩在儿子曾纪泽的搀扶下散步,他感叹道:“我这辈子打了不少仗,打仗是件最害人的事,造孽啊!我曾家后世再也不要出带兵打仗的人了。”忽然,他连呼“脚麻”,倒在儿子身上,瞬间已不能说话,他手指着桌上早已写好的遗嘱,溘然长逝。

遗嘱大意如下:我做官30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可许,老人徒伤,十分惶恐惭愧。今将永别,特立四条以教汝兄弟。

一、慎独则心里平静

孟子所说的上无愧于天,下无疚于心,所谓养心一定要清心寡欲。能够慎独的人自我反省时不感到愧疚,可以面对天地,和鬼神对质。人假如没有可以愧疚的事,面对天地便神色泰然,这样的心情是愉快平和的,这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是最好的药方,修身养性的第一件大事。

二、主敬则身体强健

在内专一纯净,在外整齐严肃,这是敬的功夫;出门如同看见贵宾,对待百姓像行大祭祀一样崇敬,这是敬的气象;自我修养以让百姓平安,忠实恭顺而使天下太平,这是敬的效验。聪明智慧,都是从这些敬中产生的。庄重宁静则一天比一天强,如果不论人多人少,事大事小,都以恭敬之心相待,不敢懈怠,那么身体的强健,还有什么令人怀疑的呢?

三、追求仁爱则人高兴

如果只知道谋求私利,而对百姓不知道宽仁,对万物不知道爱护,这是和万物同出一源的道理相违背的。至于高官厚禄,高居在百姓之上,就有拯救百姓于水火、饥饿之中的责任。孔子教育人,莫大于求仁,而其中最要紧的,莫过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这几句话。人有谁不愿意自立自达,如果能够使人自立自达,就可以和万物争辉了。人有不高高兴兴地归附的吗?

四、参加劳动则鬼神也敬重

如果一个人每天穿的衣服吃的饮食,与他每天所做的事所出的力相当,则看到的人会赞同他,鬼神也会加以称许,认为他是自食其力的人。古代的圣君贤相,无时无刻不以勤劳自勉,为自己打算,则必须操习技艺,磨炼筋骨,在困境中奋力前行,殚精竭虑,而后可以增加智慧增长见识。为天下人考虑,一定要使自己饥饿,自己陷于水火之中,把民贼强盗不被擒获视为自己的过失。勤劳能使人长寿,安逸能使人夭亡;勤勉则人尽其才,安逸则无能而被人抛弃;勤能够广济百姓,而神灵敬仰,安逸对人无好处,鬼神也不羡慕。

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曾国藩的遗嘱对其子孙后世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其子曾纪泽在曾国藩死后才承荫从事外交;曾纪鸿一生钻研数学;孙子曾广钧中进士后,终老翰林;曾孙、玄孙辈中大都出国留学,曾氏后代子孙没有一个加入到行伍之列,甚至也极少有人做官,曾家后裔牢记并恪守先祖的遗言和谆谆教诲,远离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政界、军界,踏踏实实地在文化艺术、教育、经商等方面发挥潜能,洁身自好,大隐于世,实现了曾氏“长盛不衰,代有人才”的遗愿。

古人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斩”,难以打破的“富不过三代”的魔咒更是屡屡应验。而曾国藩家族延续八九代,有成就的多达240余人,没有出现过一个“败家子”,不能不说是曾国藩家庭教育的巨大成功。传承与守护这种优良严谨的家风,成为其子孙后代长期共同自觉践行的准则和习惯。

人们对曾国藩的历史功过褒贬不一,但对其家书、家教无不敬佩叹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