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执象而求 咫尺千里”探索心灵世界的feeling

◎巫石吉

【明心网】李义山的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仍有一份莫名的感动,吐丝让人觉得有如一个生命的转折点。弘一大师圆寂前,寄给好友夏丏尊和得意门生刘质平的空明偈语:“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体证了他恬淡自如而圆满的一生,也留予后人无尽怀想与传颂。

谈到弘一大师圆寂前,寄给好友夏丏尊和得意门生刘质平的空明偈语:“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其中的“执象而求,咫尺千里。”八字箴言,让我联想起智慧箴言的两句话:“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这两个箴言内涵所谈的都离不开“心”的作用。

“一切由心造”,傅伟勋博士在“生命的学问”探索心灵,以一首诗:“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来诠释其中的真感受;六祖慧能说:“明心见性”,朱熹所云:“心者,人之明,所以具众理而应万物者也;性则心之所具之理,而天又理之所从以出者也。”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说:“灵机记性在脑”,他所说的“灵机”即指感知而言,也就是人对事物的认识,思维和把握的过程。

心的作用形成个性的细腻与粗心,细腻的个性让优雅优美的心灵变得高贵,典雅大方,才能拥有艺术美学中的“才、胆、识、力”,当然啦!才气、胆量与学识是需要累积学问与经验,才能发挥的淋漓尽致,我曾写下一段古文“读书多,积理高,夫读书之志,须以困勉之功,志大人之言。”所以说:“才、胆、识”是“因果”中的“因”,后面的“力”要“有志有识有恒”中的“有志”为前提,方能将“才、胆、识”发挥到最大power。

有了“才、胆、识、力”才能“理、事、情”,有云:“细节决定成败”,这里的“细节”与“失之毫厘”相通,与“执象而求”的心的作用相容,人会出错除了“忙中出错”以外,有很大一部份是因为“我执”所造成的,执著表相,执著本心,执著于习惯,执著于情绪,到头来只是追求一种空灵的表相,这种差距会形成“咫尺千里”,“差之千里”的距离,造成偏离中和之道的本源,如此,便达不到“天心月圆”的圆满圆融之境界。

如果物质、精神、灵魂是人生的三层楼。丰子恺认为:“弘一大师,是一层一层的走上去的。”一九一八年,在俗的李叔同,于杭州虎跑定慧寺出家,从此成了弘一法师,时年三十九岁。黄福海曾问他:“我可不可以这么说:佛门中的生活就是艺术的生活呢?”法师回答:“各人的观点不同,也可以这么说。”丰子恺对于弘一大师的由艺术升华到宗教,“一向认为当然,毫不足怪。”弘一大师的这种生命feeling追寻,是一种人格的完满和升华。夏丏尊评价他“做一样,像一样。”丰子恺也说:“少年时做公子、像个翩翩公子。中年时做名士,像个名士。”;“当教员,像个老师;做和尚,像个高僧。”因为他“做一切事都‘认真地、严肃地、献身地’做的缘故。”李叔同自己在对寂山长老提及出家缘由时说:“弟子出家,非谋衣食,纯为了生死大事。”在物质、精神生活之后,他要探究“圣洁神秘”如天心月圆的人生圆融。

出家的最初五年,他云水行脚,做苦行僧。一九二四年,追求完满人格的他赴普陀山参礼印光法师,印光法师平生不求名利,不蓄财物,不蓄剃度弟子,事事躬自操作,衣食虽极简,教化却极广。弘一法师在印光法师身边熏染七天,观察他的一言一行,并铭记在心,成为他日后人生的准则,并在他自己的生活中一一实行。夏丏尊先生在《生活的艺术》一文中这样描写:“在他,世间竟没有不好的东西,一切都好。”;“粉破的席子好,破旧的毛巾好,白菜好,莱菔好,咸苦的蔬菜好。”;“什么都有味,什么都了不得。”能在琐屑的日常生活中咀嚼出它的“全滋味”,能以欢愉的心观照出世间的“本来面目”,这种自在的人生,光明的心地,一如“光明殊皎洁”的凉月,是何等“了不得”的风光!

弘一大师最后的偈语:“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字字玑珠,句句箴言,必须融入心灵情感的真心真诚,才能心领神会其中的人生智慧与妙悟,想当然耳,也是一种非常形而上的哲学思想,让我有了更多的心灵思维,使自己的优雅灵魂获得不少清新菩提喔!

在“王者天下”这部电影中,剧中男主角贝里昂是一位英勇的完美骑士,有一回国王召见他,谈到心灵层次的问题时,国王说:“你的灵魂要靠自己来拯救”,这句话说得非常有气味,说得很有feeling,但是高雅高贵的心灵要转化成高尚的灵魂,不只靠自己来拯救,应该是说:“你的灵魂要靠自己来升华”更加贴切,既有层次也能咀嚼出新滋味,让人读后咀嚼再三,意犹未尽,宛如空谷余音,缭绕不已。

如果物质、精神、灵魂是人生的三层楼。丰子恺认为:“弘一大师,是一层一层的走上去的。”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探寻到一个总结,精神层次只是阶段性任务,灵魂世界的提升与升华才是人生的重要课题,心的作用可以停留在精神层次,因为人能达到这个精神层次的境界的,已经算是很有修为素养了,此时,尽量去掉“执象而求”中的我执观念,逐渐向心灵层次的高雅高贵迈进,慢慢地,不知不觉中将感受到一股清新高格的磁场氛围弥漫其间,此时,便会逐渐向“华枝春满,天心月圆”靠近,而弘一大师的“天心月圆”就是一种圆融圆通圆满的灵魂升华。

在我的新诗“心灵幸福的feeling”中,对于心灵幸福作如下描述:

我愿把人们的心灵
一个个都聚拢来
试着融成一种高雅的想法
像月亮般挂在晶莹的天心
给大家看个通透

我愿把人们的心灵
一个个都聚拢来
用关爱的月光洗洁
升华成高贵的灵魂
重新送还给人们
使烦忧误解烟消云散

我愿把S.的情丝和我的情思
编织成幸福快乐的feeling云裳
把她当忘忧水
谢绝人间的苦恼

愿人们化烦忧为菩提
寄望人间幸福feeling
撒播在人们的心房
当烦忧之心门缓缓关上
幸福feeling就在人间
逐渐扩散
弥漫在幸福快乐天堂

当中“用关爱的月光洗洁 升华成高贵的灵魂”,尝试着用内在的心灵转述人间可能成真的高贵的灵魂,如此看来,诚如“王者天下”中国王所说:“你的灵魂要靠自己来拯救”,到我认为的“你的灵魂要靠自己来升华”,这中间的差距,“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但是可能做得到,端看自己的克制克己功夫,修为能力是否精进,以及能否承受更大的困境来提升自己的灵魂世界。

有云:“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自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可不是吗?当下觉悟,当下即菩提;一生了悟,一生皆菩提,“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犹如求兔角。”佛法即心法,心法即是通透了悟本心本性,乃“明心见性”后的大澈大悟,然而从顿悟了悟觉悟还是不离本心本性,离灵魂世界还有一段长路要走,需要“忍”字诀的功夫做后盾。

终于,自己把十几年来的读书思考与书法体悟融入到佛法中,期间可悟可不悟,停停悟悟,悟悟停停,终于藉由弘一大师最后的偈语:“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让自己通透了悟其中深层的涵意,可深可不深,可说可不说,诚如陶渊明说:“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与弘一大师最后的偈语所云:“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其中的“问余何适,廓尔忘言”,不是有似层相识的意境吗?

原来,弘一大师偈语中的智慧箴言,让人意犹未尽,如空谷回音,余音缭绕,缭绕不已,我心想他不只年轻时欣赏有灵性有韵味的人们,一生中更爱古人喔!“我师古人”应该是他一生追求向往之,诚如孔子云:“逝者如斯矣,不舍昼夜”、“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可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