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炼文化世界回眸再现辉煌
缘归大法道德升华病祛身轻佛光普照今日神话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时空中外预言科学新见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恶扬善曝光邪恶慈悲为怀
人生百态 社会乱象红朝谎言华夏浩劫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怒人怨因缘启示
深思明鉴心明眼亮信仰漫谈杂谈随笔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启示诗文乐画
国际声援天地正气良知永存紧急救援
主页 > 五千文明 > 世界回眸

罗斯福纪念广场随想:他,拯救了自由世界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温辉

二十年前,巴黎,五月的一个上午,戴高乐在他寓所的窗前,有点神经质似的指着天空向我招呼:「看,法国的天空多美!」我懂得这位虔诚的爱国者这句话的深意。他不是自命为「圣女贞德」的戴高乐将军,而是法国著名的汉学家高达乐教授,由于名字发音相近,他的朋友都谑称为戴高乐。

二十年后,在纽约,在通往世贸大楼遗址甬道两旁写满了亿万个参观者题词和签名的木墙上,猛然发现这么一句:

The sky of America is very beautiful

幸好我读懂了这话——

「美国的天空多美。」我自信探知了题词者内心深处的思绪和感情:世贸残留废墟,美国生机依然!

不过,当我来到华盛顿一个小广场上,我乍然感到,广场那一角的空间,似乎没有蓝天,没有生意,那儿站着一队衣衫褴褛的人,有佝偻的,有柱杖的,有东歪西倒的,都是面容枯槁、瘦骨嶙峋。这是领取救济金的失业者群。一个个都是雕像,高度等同常人,远望难分真假。不过不难分辨时空,这不是今日美国的社会图景,而是一九二九年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历史痕迹。

这是罗斯福纪念广场(也有人称为罗斯福博物馆)的一角,这一角反映着罗斯福就任美国纽约州长以至美国总统时期他面对的现实。美国有两个罗斯福总统,一个是共和党的西奥多‧罗斯福(一八五八——一九一九),一个是民主党的富兰克林‧德兰诺‧罗斯福(一八八二——一九四五),后者是前者的堂弟。当年人们把前者称老罗斯福,后者称小罗斯福,正如现在有些传媒把乔治H‧W‧布殊总统称老布殊,把他的总统儿子乔治W‧布殊称小布殊一样。美国首都的罗斯福纪念广场,纪念的是小罗斯福。

广场上有几个罗斯福铜像,有坐有立,造型艺术水平并不比林肯纪念堂著名的林肯雕像差一点点,甚至可说有过之而无不及。罗斯福的脸部表情是那么安祥,那么沉实,却又带点愁苦,带点疲乏,带点忧戚,像他某些政敌说的,是个「疲惫了的老人」。他额上多条深深的皱纹,可能同他一九二一年在加拿大渡假时跳入冰冷湖水中以致患上小儿麻痹症,其后借助双拐活动、坐着轮椅进白宫的不幸经历有关,但相信更重要的原因是,从出任纽约州长到做了白宫主人,在二十多年的政治长跑中,他承受的压力太大了,他付出的心血和精力太多了。细看铜雕脸庞,我彷佛读着一篇悼词,又似乎听着美国作曲家福斯特写的《马萨在冰冷的黄土中》的调子。

拯救美利坚

是可怕的一九二九年,美国陷入经济大危机,并已到了崩溃边缘。整个民主自由世界受到牵连,蒙上阴影。当时胡佛总统坚持不干预市场,不给予失业者救济的方针,但纽约州长罗斯福反其道而行之,呼吁不要让任何人「无衣,无食,无住」。罗斯福一九三三年就任总统,推行「新政」,改革经济,在宣誓就职当天,就宣布所有银行停业整顿,第二天就警告地方政府必须采取措施避免百姓捱饿。

不过,罗斯福增加利得税和扶贫济贫的「公正施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政坛右翼的胡佛嘲笑罗斯福,「新政」的结果将使「大街上长满野草」,「农田一片荒芜」。还有人攻击「新政」有「社会主义色彩和法西斯专制」。回答右翼攻击的是罗斯福一系列的「新政」措施,是「新政」的雷厉风行,是国家资本主义的加强,是对银行和公用事业控制的法律化,是对失业者庞大的救济计划,是罗斯福的「行动,行动,再行动」,是他的响亮呼声「我们唯一引为恐惧的是我们内心的恐惧」,是罗斯福的呼声和行动最后赢得国会的共识。于是,经过两年的「新政」,经济危机的狂潮渐退了,国家的命运大转弯了,美利坚的天空出现了象征万物复苏的蓝光,美国内外的资本主义制度起死回生了!如果有人问:谁扭转了乾坤?历史已经作出回答:

离不开罗斯福的政治智能、政治胆略和他的内心美。他的内心不仅装着资本主义,还装着在生活中挣扎的平民!

拯救不列颠

在总统的第二任期内,当罗斯福的「新政」——改革列车继续向前奔驰的时候,法西斯的德意日陆续在欧亚非燃起战火,而大洋彼岸,美国人正陶醉在独善其身的好梦中。美国国会先后通过四个中立法案,以和平主义包装着的法案的核心,是孤立主义。这和罗斯福的思维有极大反差。在妄想征服全世界的狂徒面前,你以为靠和平主义、孤立主义就可以消灾解难,这无异在大楼被纵火焚烧的时候,你龟缩房间,不去参加灭火行动,就可以逃过一劫,这是对己对人生命的无视。这种既非利己主义、更非国际主义的孤立主义,是当时美国仅次于大萧条的第二危险,也是向罗斯福总统的严重挑战。罗斯福把孤立主义看作是美国的大难临头,他要和它搏斗,并压倒它,以保护美国,保卫自由世界。于是他力排众议,提倡「防疫」,高喊「孤立和中立不是逃避战祸的方法」,和孤立主义者正面交锋。

一九四○年,希特拉的血盆大口吞噬了西欧大陆之后,从海上空中围困英伦三岛。虽然那个时候的英国已经告别了张伯伦时代,虽然莎士比亚曾有「让世界三面来进攻,我们一定把他们吓得全身发抖」的壮语,虽然丘吉尔秉承莎翁精神,誓言英国能「单枪匹马」和敌人周旋。但恐怖的黑云已经封蔽着小小的岛国,不列颠危在旦夕!这时候,又是罗斯福,他隔着大西洋紧握着丘吉尔求援的手,毅然突破不许对外援助的《中立法》禁条,迅速地把五十艘驱逐舰送去英国,罗斯福第三次连任总统之后,更把《中立法》甩在一旁,让美国成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英国可以无限制地利用美国的工业资源。飞机、坦克、原料、粮食及其它物品,源源运去英国和其它盟邦。德国空军部长戈林曾说,「美国人只会制造冰箱和刺刀,不能制造飞机。」但是从一九四○年七月算起,五年内美国的工厂、船坞,制造了近三十万架军用飞机,八万六千辆坦克、三千五百万吨船只,其中一部份支持英国(苏联不是民主国家,却是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伙伴,因此也得到四十万辆的卡车、五万辆吉普、七千辆坦克的援助)。在美国强有力的支持下,不列颠得救了!希特拉梦断英伦海峡了!民主自由世界死里逃生了!

不仅这样,当时罗斯福还和丘吉尔一起构思和绘画了战后民主自由世界的蓝色草图。在铜雕罗斯福的面前,我感悟到从记忆库中翻出来的一页,那是我在年轻时候写的表现「大西洋宪章」是「自由天梯」的画,近景人物就是宪章的制订者罗斯福和丘吉尔(该画和我写作的其它有关二战漫画在一九四五年一月结集出版)。在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我更深地了解到,《大西洋宪章》是反法西斯战争和战后世界结构赖以建立的一系列民主原则(其中一条是:所有人民有选择其政府结构的权利。),它对全世界法西斯力量的大联合和「彻底摧毁纳粹暴政」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这个宪章的指引下,美国在人力、物力、财力、武器等方面全力支持反法西斯盟国。五十七年前我也画了一些以此为主题的画,现在记忆犹新。我还记起当时丘吉尔有言:「英美这两个伟大的说英语的民主国家,将来势必在若干事情上有某种程度的结合。」这话后来应验了。目前在反恐之役中,美英不是在同一个战壕内并肩作战吗?

拯救欧罗巴

在抗击和反击法西斯德国的欧洲战场上,美国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罗斯福对军事战略的控制不算严厉,但在重大军事问题上发挥军事权威和智能却很坚决。罗斯福和丘吉尔一再会谈打垮希特拉的战略问题。一九四三年底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三巨头」在德里兰商讨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会议是特别重要的。当时议定一九四四年展开进攻「欧洲堡垒」的「霸王行动」攻势,由美国提供最大部份的兵员、武器和其它物资,最高统帅由美国人担任。罗斯福在挑选这位统帅时力排众议,越过几十位高级军官,选择了当时名不见经传的艾森豪威尔。盟军按既定时间,在法国北部诺曼底打了一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登陆战,艾森豪威尔率领三百万重兵直捣德国。这时候,苏军自东南面进攻,美英部队自西合围。这是欧洲战事的终结,西欧的天空当然包括法国的天空回复了平静、蔚蓝、鸽子飞翔。自由欧洲人民击败战争狂人的希望变成现实了,罗斯福辛劳筹划的战争目标实现了。受到美国人衷心景仰的罗斯福总统第四次被亿万双手推动他坐着的轮椅进入白宫,这样的一个国家元首,在地球上、历史上能有几人!

一个真正的伟人,往往在言论举止上显出不是那么「伟大」,更不会有「四个伟大」或什么「核心」的作秀。罗斯福是平凡的,可又是真正的巨人。他在第四次总统就职演说中说:

「我们已经知道应该做世界公民,做人类大家庭成员。」

多么宽厚!多么温情!多么前瞻!多么温良恭俭让!这是地球村思维!这是人道的国际主义!在罗斯福像前,多少人,特别是那些自命「特殊材料制造」的人,那些自我吹嘘「三个代表」的人,应该感到像鸡一样渺小吧——「鹰有时候比鸡飞得低,但鸡不能像鹰那样飞得高。」

--转自《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