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緣歸大法道德升華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心靈甘露 > 省思感悟

讀書的五個維度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文:王舍微

說起讀書,古代先賢和學者都給出了許多啟示性的格言,例如唐宋八大家之一韓愈的治學名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北宋著名文學家黃庭堅曾說:“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於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向人亦語言無味。”

關於為什麼讀書、怎樣讀書和讀什麼書的論述頗多,這裏僅從當前多數人讀書的目標和效用方面展開,將讀書分為五個維度:充實、致用、求知、明理、悟道。

一、充實

好的書籍是人的精神食糧,為了心靈獲得內在的充實,讀書是必不可少的,“腹有詩書氣自華”。康德曾說:“閱讀所有的好書,就像與過去幾個世紀中最優秀的頭腦對話。"當然,在當今的社會條件下,人的工作和生活節奏加快,也有的人讀書僅僅是為了排遣內心的寂寥。現今書的門類也繁多,不是所有的書都能起到充實人內心,使其提升的作用,也需要區分好書與雞湯。

二、致用

儒家的最高理想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圍爐夜話》一書中也說:“士既多讀書,必求讀書而有用。”這裏的“有用”即是強調通過讀書能夠解決實際問題。清代陶澍則概括為“實學”,強調學以致用、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性。隨著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分門別類的專業知識書籍眾多,涉及到人們在生產等各種社會活動中用以安身立命的知識,這些書可以提升人們的專業能力或生存技能。

三、求知

弗蘭西斯•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人類在不斷開闊自己視野,不斷認識客觀世界的過程中,如何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思維能力、認知格局?如何去探知自己也不知道哪裏不知道的領域?也唯有擇書而讀,不停步的豐富和擴展自己,並且加以探索,方能走出圍城,達到“燈火闌珊處”的境界:“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四、明理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篇第二》)其意就是如果只讀書而不思考,就會迷惘而無所得;......清代史學家、經學家王鳴盛說,“讀書之道,會通古今”。自然界萬物循環、人類社會的興亡更替,其中蘊含了哪一層面的道理?人類的文明發展進程中的各種思想觀念的演變,從儒法之爭到左右之分,是進步還是退步?若要解開這些疑惑,不僅要讀書,更要把握人類的傳統價值主線,抽絲剝繭,辨析人間層層理,方能“因慈悲而動,順天意而安,居於真理之巔。”

五、悟道

老子《道德經》開篇即說:“道可道,非常道。”道與世間的理雖然是貫穿的,但在獲得方式上卻有不同。世間的理大多可以直接表述,通過智思和實踐可以明了或體會;而道,卻非常道,非只從文字表面所能理解,需要慧悟或理悟。同樣一段文字,隨著人的境界的提升,不斷能領悟出一層又一層的內涵。這就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讀書問題了,有緣者自然能夠得到。《紅樓夢》一書中的“好了歌”對人生作了這樣的概括:任由千般好,最後都是“荒冢一堆草沒了”。生命和宇宙的起源是什麼?人有生老病死,宇宙有成住壞滅,其背後的主導機制和內在規定性又是什麼?這都需要有志者去尋找返本歸真的途徑和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