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緣歸大法道德升華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修煉文化

為什麼尋仙求道非常難?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文:纖纖

古代與今天的區別是,那時大部分人都是信神的,很多人在內心深處都有修煉、尋仙、修道的願望,因此社會道德也是相對於今天高的。正因為人的道德高尚,人們想找到一位能夠使其得道的師父就相對難一些。這首《尋仙》就反映了這一點。全文二十八個字:“溪頭一逕入青崖,處處仙居隔杏花。更見峰西幽客說,雲中猶有兩三家。”

“溪頭一逕入青崖,處處仙居隔杏花。”這裏的“溪頭”是非常有意思的,王維有“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詩句。在這裏是什麼意思呢?因為水是人生存的必備條件,到了小溪的源頭,意為再往高處就沒有水了,人的生存條件就沒有了。“溪頭一逕入青崖”是指到了溪頭看見一條小徑向上延伸,上面住的就不是凡人了。因為水源沒有了,常人很難生存了,那上面住的就是我們常說的“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了。“杏花”有幸福的涵義,是人的一種象征。這裏是指神仙一般是不喜歡杏花的,因為那是人的東西。

古代很多的村子或人家,都是依水而建的。因為要考慮喝水的問題。當然在北方很多的村子是打井取水的,這是另一個問題。而詩人所尋的人家在山上,打井是不現實的,只能靠溪水或泉眼的泉水,二者都沒有,下山又不方便的情況下,那就是住著神人了。很遺憾的是詩人並沒有寫山頂人家的情況,說明詩人根本就沒有能力上去。或許是太險太陡了。有些神仙不願意讓人打擾,會在路上幻化出一些可怕的老虎等生命,阻止人們上去。不知道詩人所遇到的是什麼情況。

“更見峰西幽客說,雲中猶有兩三家。”這裏是說“峰西”的隱士說在雲中還有兩三家。更是神仙居了。

古人求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詩人歷盡千辛萬苦就想找一位可以使自己得道的師父,可惜太難了。即使看到那雲中的神仙居,也沒有能力上去。而今天很多人都知道修煉好,可是卻放不下人間的名利與感情,真的是非常可惜。

古人信神,得道卻難;今天的人得法容易些,卻因為執著於名利與感情,與之失之交臂。看來得道從古到今都是很不容易的,只是難的地方不同而已。

宋人夢遊群玉宮 原來當朝丞相是神仙

中國的夢文化,斑斕多彩。有人在夢中進修學業,有人在夢中知曉前世今生。奇異的夢境,還會為世人揭曉一些秘密。宋朝時期,有人夢遊仙宮,得知了世上的宰相,原來大有來頭。

宋朝時,進士牛益為人瀟灑,舉止端莊俊秀,尤其看重承諾。士人君子都很欽佩他。在京師求學時,他整日閉門很少接待賓客。

一天,他從京師東門走出後,在一棵柳樹下休息。忽然感到很疲倦,仿佛得了暴疾。於是,他靠著柳樹坐著,就在像要睡著了時,霎時神魂飛離,來到了一座高門府邸。牛益問門吏,得知這是“群玉宮”,而且宮裏記載著許多神仙名籍。

牛益平日喜好清虛,懇求門吏讓他進宮看一看。門吏說:“常人不能進去。”牛益無奈,只好坐在宮門旁等待。

過了一會兒,有人乘馬而來,門吏恭敬地向前迎接。那人下馬後,牛益仔細一看,原來是故人吳臻。牛益高興地向他行禮:“我們分別很久了,幸好在此相遇。您去世後,現在住在這裏?”

吳臻說他現在掌管這座宮。牛益聽說了這座宮裏記載著神仙的名號,於是懇求進去見一見。吳臻說,牛益志意很高潔,加之二人是故舊,可以讓他看一看。並叮囑道,只有抓著他的衣帶才可以一起進去,不然不行。

於是牛益抓著對方的衣帶,穿過了三道宮門,才看見大殿九楹。只見殿堂高達數丈,殿上全都是大碑,碑壁被絳紗蒙蓋著。吳臻令牛益站在殿堂的臺階下,他自己登上殿堂,掀起絳紗,牛益看到原來這些碑是白玉做的,寫著朱紅的字,上面的大字是“中州天仙籍”。然後全都是姓氏名字,數量不下幾千人。但牛益只認識其中幾個人,比如:丞相呂夷簡、丞相李迪、尚書余靖、龍圖學士何中立。

吳臻走下殿堂後,來到一間小室和牛益閑談。牛益問他:“天仙的詳情,我可以聽一聽嗎?”吳臻為他介紹說:“天仙自有次序,真人以上,不是你能知道的事。道君次於真人,天仙次於道君,地仙次於天仙,水仙次於地仙,地上主者次於水仙。都是按照他們立下的正功進行遞補,逐層遞升,才能升至仙陛。”

牛益說:“我看到的人名都是當朝的公卿,為什麼呢?”吳臻說:“那些公卿登金門,上玉堂,每天與天子出謀劃策。固然不是尋常人所能到的地方。”

牛益很好奇,問道:“那麼當朝的卿相,都是神仙嗎?”吳臻說:“十有八九是。”牛益又問:“那麼丞相富弼,高臥伊洛,國之元老,難道也是神仙?”吳臻說:“富公是昆臺真人,況且享有高壽,到九十三歲方能返回到昆府。”

牛益說:“那您如今是什麼職位?”吳臻說:“我要任職三百年,方能替補地上主者。”牛益不明白“主者”是什麼官職,吳臻為他解釋:“就是掌管五嶽四瀆名山大川的仙人。”吳臻又說:“如今你的肉身還在汴河的柳樹下,如果你久不返回,那你的肉身就要壞了。”隨即命差吏送牛益回去。

牛益來到汴河,差吏讓他觀河,趁機把他推了下去。牛益恍然醒來,發現自己仍然坐在柳樹下。然而此時已是深夜一更,四周昏暗,旁邊有個巡邏的小卒守護著他。見牛益醒來,小卒問他:“你是生病了嗎?我在這裏看守你,不敢擅自離開。問你也不回應,扶你又扶不動,好像死人一樣,只有微弱的鼻息聲。你怎麼又突然醒過來了?”牛益沒有告訴他神遊的經歷。那晚就夜宿在城門外。

次日,牛益在墻壁上題寫了一首詩,到宋人劉斧編纂《青瑣高議》時,那首詩仍然存在,詩文曰:

“須信出塵事,分明在目前。
幾多浮世客,俱被利名牽。”

牛益為人淳樸高雅,很講信義,常對人們講起此事,時人都很相信他。劉斧記錄此事時,牛益已經七十歲了,但看上去容顏光潔,猶如年輕人。

(事據《青瑣高議前集》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