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歷史回廊

王朝興替何去何從 急流勇退的三大謀臣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文/王潤

王朝興衰之中,有人看到了其中的規律(圖片:希望之聲合成)


2021年暗潮洶湧,好像是從世界各個腳落都在冒出壞消息,讓人焦頭爛額,生活在當下的我們,如何抉擇?

中國人講“福禍相依”“物極必反”“否極泰來”。但是在風起雲湧的天下大事面前,仿佛自己就是那個弄潮兒的時候,又有多少人能看清自己未來的走向。什麼時候乘風揚帆,什麼時候急流勇退。

宋朝大詩人蘇軾在《贈善相程傑》一詩中所言:“火色上騰雖有數,急流勇退豈無人”。

從越王勾踐的心腹到富甲一方的陶朱公

範蠡,春秋時期的楚國人,他出身貧寒,但聰敏睿達,上通天文下識地理,文韜武略無所不精。當時的楚國權貴家族專政,普通世人根本沒有一展才華的機會。看清時局的範蠡就有了離開楚國,為自己拼個前程的心思。

楚國的權貴中,也有識人的。楚宛令文種早就聽說範蠡的才華,兩人一見如故。對當時楚國朝堂的黑暗,貴族的專權把控朝政非常的不滿。

當時吳國和越國兩個國家正在互相較量,兩人相約一起出走,投奔當時正需要人輔佐的越王勾踐。

越王勾踐與吳王夫差一戰大敗後,開始重用範蠡和文種。在二人的輔佐下,勾踐臥薪嘗膽二十年,終於一雪前恥,打敗了吳王夫差。

範蠡、文種兩個人對越王勾踐可謂有再造之恩。

但是範蠡卻向越王勾踐請辭,越王勾踐自是戀戀不舍,君臣一番寒暄後,範蠡功成身退。

範蠡退隱之後,沒有忘記自己的老朋友文種,他寫了這樣一封信給文種“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

但文種卻覺得,自己為越王勾踐重新復國,之後就應該是越王勾踐報恩的日子了,自己應該好好享受了。

可是沒過多久,文種就以謀反的罪名,被勾踐賜死。

而這個時候的範蠡攜美人泛舟西湖,行商坐賈。三次散盡家財,卻仍舊富甲一方,享年八十九歲。

後人可能不知道他幫越王勾踐復國,但是卻都知道,有一個富甲一方的“陶朱公”,其實就是範蠡的化名。範蠡還被後人尊為“商聖”。

從鴻門宴救劉邦 到雲遊仙山自在超脫

戰國末期,秦朝統一六國,六國王孫貴族,都成了普通的百姓。

秦朝末年混亂戰局中,有一位韓國貴族的年輕人名叫張良,也帶領一批人參與戰爭中,後來投靠了劉邦。

因為張良總能為劉邦提供奇謀妙計,所以被劉邦視為心腹軍師。

鴻門宴上,是張良的沈著淡定,解救了命懸一線的劉邦。

最後劉邦擊敗西楚霸王項羽後建立大漢王朝後,劉邦論功行賞。劉邦評價張良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被封賞齊國三萬戶為食邑。

張良堅決辭讓,張良對劉邦說,當年自己投靠劉邦時的心願,就是滅掉秦國,一血自己的母國韓國被滅之恥辱。如今自己的願望已經實現了,並且還得到了君王的認可,獲得了萬戶侯的封賞,做為一個臣子,這已經達圓滿的人生目標了。接下來我就要重拾我的愛好,雲遊四方仙山,安心修煉了。

張良只是向劉邦請求了當年兩人初見的留地為紀念,所以張良被封為留候。

在劉邦誅殺功臣的陰謀中,張良得以善終。

追著燕王送白帽子的和尚

在朱元璋的原配夫人馬皇後的葬禮上,來了很多和尚道士做法超度。

其中一個叫道衍的和尚,和燕王朱棣聊的很投入。就在臨分別的時候,道衍對燕王駐地說,“如果燕王你願意讓我追隨你,我會送你一頂白帽子”。

這話別人不一定聽的明白,但是整天如坐針氈的燕王朱棣聽了這話,心裏“咯噔”一下。一個“王”字上面加個“白”字,這就是“皇”。這是要讓自己做皇上啊。

當時太子朱標剛死不久,朱標的兒子被朱元璋封為皇太孫,就是皇位的繼承人了。這和尚口出狂言,要送燕王白帽子,這不是作死的節奏嘛。

皇太孫朱允炆即位,是為建文帝。建文帝很快就進行了削藩的政策,被逼無奈的朱棣只能奮起反抗,為自己拼出一個生路。

這時道衍和尚為朱棣出謀劃策。他建議朱棣選輕騎精銳繞道挺進,直取南京,最終朱棣一舉成功奪取南京,登基帝位,成就了永樂王朝。

朱棣稱帝後,封道衍為資善大夫太子少師。賜予道衍府邸宮女,要求道衍還俗,賜俗名為姚廣孝,不要再做和尚。

但是道衍堅決不接受,除了皇帝召見上朝時穿上朝服,平日著僧衣,住寺院,青燈古佛,潛心修煉。

最終道衍和尚安度晚年,享年八十三歲。

或許有人把這些謀士的功成身退解讀為政治嗅覺靈敏,其實說他們真正看懂了王朝興替的秘密似乎更合適。

一個王朝的興起與衰落,是上天安排的宿命,有修行素養的人就能看到這一步,所以順應天命,輔佐一個王朝的建立。這個過程中他們知道,這不是哪個人的能力,只是上天的安排,所以功成身退,是一種“不貪天之功”的修為。

另一方面,人性總是有這樣那樣的弱點。開創王朝的時候,枕戈待旦,風餐露宿,大家同甘共苦,浴血奮戰。

但是一切趨於平靜之後,有一種叫做“安逸”的魔魘,就開始慢慢侵蝕那些勵精圖治的帝王。

而安逸越腐蝕人的意志的時候,人會升起一種猜忌,妒嫉,想爭取利益最大化,就會排擠身邊有可能威脅到自己的人,就會出現殺功臣的事情。

後來繼位的君主,漸漸的習慣了這種安逸,忘卻了先王打天下的辛勞,越來越墮落,就開始走下坡路,直至滅亡。

這或許就是一個王朝興盛到衰弱的一個方面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