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有越多 擁有越少

文/舒醒

我們常常聽到一句話叫“放下才是真正的得到”,這句話可不僅僅是人們認為的“禪意”,它是真實存在的真理,這個真理在修煉界又叫做“不失不得”。下面我們就從生活中的一些例子來反證這個道理的客觀真實性。

當下是大數據時代,很多人都在使用智能手機。智能手機就相當於以前人們說的掌上電腦,具有很多功能,確實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一些便利之處。比如,智能手機越來越發達的照相功能,就在慢慢的替代照相機。手機比相機小巧,便於攜帶,還可以無線傳輸,這確實是它的優點。但凡事都有兩面性,自從手機有了照相功能之後,人們總是隨意又頻繁的遇到什麼都要拍下來,表面上看來是為了記錄生活中的畫面,但有時也難免本末倒置。就像旅行這件事,本來是為了讓自然美景陶冶人的情操、開闊人的心境,以達到天人合一、物我兩忘之境。但自從手機可以拍照之後,多數人旅遊中遇到美景時,不是全心全意的駐足欣賞,反而是拿出手機拍照。可是那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豈是單憑一個手機就能夠盡收眼底、心底的呢?於是,人們留心於拍照而錯過了美景,旅遊散心的目的最後也變成了用照片去證明“xxx到此一遊”。

另一個問題是,現在的手機為了滿足人的需求儲存量都在不斷擴大,一般一部手機裏儲存上萬張圖片是不成問題的。當人們看到什麼都隨手拍下或保存時,手機相冊裏不需多久就存儲了幾千張圖片。如果此時人們需要再去翻閱某一張圖片時,就需要從幾千張的數據庫中去搜尋,不僅耗時耗力,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說,如果非得通過搜索才能得到那張圖片,那麼它存在於自己的手機和存在於網絡的含義都是一樣的。除非這張圖片是獨一無二自己僅有的,否則或許從網絡上搜尋的速度還比從自己手機中翻找的速度更快。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是否真正的擁有了這張“圖片”呢?

同樣的道理還有買東西。隨著大部分人收入的提高,物質需求也越來越大,從簡樸到奢華,不同收入階層的人有著不同的購物標準。但總體來講,人們的購物欲是越來越大了,於是我們常常看到每個人的家中都會出現很多閑置的物品。例如,一整櫃的衣服、同一季節不同款式的鞋子、很多不同花色的碗等。在購買這些物品時,人們或許有很多充分的理由,例如不同的場合需要不同的服裝,不同的服裝需要搭配不同的鞋子,不同花色碗便於辨認等。但是,物極必反,當這些物品被購買得過多之後,多數是被閑置了:有的衣服和鞋子或許一年還沒有被主人穿過一次,就僅是充當了一個壓箱底和占地方的作用;而碗買得太多之後,有的人會把所有的碗都用臟了再洗,就會助長人的惰性。

回想老一輩人們的生活,那時雖然他們物質生活上不是很豐富,但他們卻很容易滿足。常聽老人家講:吃飽穿暖就是幸福。古人講富裕,那個“裕”字不也是從衣從谷,意思就是有穿的有吃的就很富裕了。可見,衣服的基本功能就是保暖。但隨著人們的欲望越來越大,衣服就開始講顏色講款式講牌子,不光成了時尚的代名詞,還成了身份的象征。這背後實質是在助長人的虛榮心。而且,當很多衣物被閑置時,它呆在人的櫃櫥裏和商店裏是一樣的,因為穿在人身上的始終只會有一套衣服。

物盡其用才能體現物品的價值,同時也是對物品自身的尊重。當我們花錢把一件件物品據為己有時,並不是真正的擁有了它們。對物質占有得越多,反而會使我們失去一些珍貴的品質。所以,聰明的人應該學會做減法,減去人生中那些可有可無的負荷,那樣心境才會明亮又睿智。正如旅行時少拍點照片就多點時間欣賞美景;生活中少買點非必需品,不僅可以省錢,還能提高物品的使用率;還有一位國際知名設計師,把自己的家裝飾得幾乎沒有什麼家具、家電,電視機僅作為一個擺設,大家都不玩手機,而是把家布置成遊樂場、手工坊,於是他得到了更多的與家人情感交流的機會。

人的欲望越大越覺得有所欠缺,所以“欲”字右邊有個“欠”字。古代漢語中的“欲”寫作“慾”,解釋為“情所好也”,《周武王杖銘》中說道:“惡乎失道於嗜欲”。可見,放縱欲望可不是一件什麼好事。反之,放淡欲望可以獲得心靈的富足,這便是所謂的“有失便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