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緣歸大法道德升華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敬天重德

傳統文化故事(六)明智(2):司馬遷忍辱負重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人們都知道《史記》一書總結記載了上起黃帝,下至漢武三千年的歷史,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影響深遠;卻不知《史記》的成書過程異常艱辛,是其作者司馬遷忍辱負重而得以成就的。

司馬遷曾因上書為李陵說話而獲罪被關入大牢。他在寫給好朋友任安的《報任少卿書》一文中談到,自己在牢獄裏面受盡酷刑折磨和淩辱,最後慘遭腐刑(宮刑),這是令人極為羞恥屈辱的事。出獄後雖仍任中書令,但普遍被人們所輕賤。

司馬遷說自己當時的境地:家中貧困,沒有錢救贖自己;朋友也不出手相救,連左右親近的人都不為他說句話。人不是沒有知覺、沒有感情之物,現在卻只能與獄吏為伍,被囚禁在偏遠孤寂的牢獄之中……他用“腸一日而九回”來形容自己當時所受的痛苦煎熬。

環境險惡,似乎天下之大,卻無他容身之處。但司馬遷並沒有因此而消磨了自己的意志,他心中仍一如既往的堅守著自己的信念。他說,文王被拘而演《周易》;孔子困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而作《離騷》;左丘失明而作《國語》;孫子腿殘而作《兵法》;呂不韋遷蜀而作《呂覽》;韓非子被囚而作《說難》、《孤憤》。他以這些歷史上忍辱負重而成就大業的事例來勉勵自己。

他認為“人固有一死,死有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現在《史記》還沒完成,自己的信念和願望還沒實現,不能輕易去死。因此他能夠“就極刑而無慍色”,即使被如此羞辱也不後悔。

司馬遷最終因完成“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偉大著作——《史記》而流芳千古,成為人人敬仰的史學家,後人尊稱為“太史公”。

司馬遷當時如果不能忍辱負重,後來又怎能成就如此的大業呢?這種忍辱精神,可與漢朝將軍韓信年輕時忍胯下之辱相映成輝了。可見忍辱負重並非懦弱,而是很了不起的。難怪古人說:“必須能忍受別人不能忍受的觸犯和忤逆,才能成就別人難及的事業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