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緣歸大法道德升華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心靈甘露 > 寓言啟示

定性思維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黃雅德

【明心網】先從生活小事談起。我太太因為還在上班,所以還住在原來的住所。我個人因為腦瘤開刀,變成重度失聰,而且因為顏面神經在手術中割斷了,所以造成眼眼角膜經常破皮,視力也就受到影響。不管是走路或開車都很危險。為了修煉一種上乘功法,所以在煉功點附近買了一間舊公寓,目的是為了到煉功點比較方便。

在新購的公寓中,廚房的清洗廚具的地方,放著一個長方形網狀的籃子,供放置清洗的用具。這個籃子占去了清洗槽約四分之一的空間,所以清洗小的廚具是沒有問題,如果洗大的廚具,就必須將籃子拿下來,才能放進大的廚具,很不方便。考慮使用方便,我到五金行買了貼在墻壁上的掛勾,然後將那個籃子掛在清洗槽的上面的墻壁上。

星期五晚上,我太太都會來住這裏。事情就發生在我太太第一次煮飯,她看不到清洗的籃子。到書房問我,我走到廚房,指給她看。她嚇了一跳,因為清洗籃子就掛在──我們眼睛平視稍微下面一點的地方。

那麼大的籃子,就放在視力焦點的下方,根本沒有超出視野,她卻看不見。原因是:她習慣在清洗槽那地方,拿清洗用具。這件事情說明:習慣也會造成生活的盲點,使我們看不到真實存在而又十分明顯易見的東西。

國人只要讀過初中或國中,大都會讀到一篇叫做“習慣說”的文章。這一篇文章清楚闡釋:習慣如何“扭曲”我們的知覺。這種生活上的習慣就是生活上的執著。在思考上的習慣,也會成為一種執著,有人把他稱為“定性思維”。

曾經看過一個小故事:有個路人看到老農夫將一條牛綁在一根插在地上的小小木棍。路人問:“你的牛那麼大,木棍是太小了,牛只要一用力,不就脫鉤跑到了嗎?”農夫回話說:“沒錯,牛只要用力,馬上可以跑掉。問題是:他從小被綁在這裏吃草,小時候他也想掙脫木棍的捆綁,但是無能為力,日子久了,早期無法掙脫的定性思維讓他不再想去掙脫木棍的捆綁。

定性思維扭曲了這只牛的知覺,讓他以為:他永遠無法掙脫木棍的捆綁,讓他看不到真相:他長大了,有力氣可以掙脫捆綁。

心理學上也有個實驗:有位心理學家將實驗室用一道矮墻隔開成兩半,其中一半的地板上有金屬板,可以通電,然後將一只狗帶進實驗室。心理學家一通電,狗狗馬上跳墻到另一邊。當狗狗學會跳墻逃避電擊後,接下來心理學家將狗狗捆綁在金屬板上,然後不固定時間通電,通電時間長短也不固定。一通電,狗夠就哀嚎猛叫,急著努力要掙脫,想跳到矮墻的的那一邊。

可是它被捆綁,無能為力。通電次數多了,這只狗狗嚎叫聲音以及掙脫的力道越來越小,最後既不哀嚎,也不做掙脫的動作了。因為他知道無論如何努力,它都無法掙脫捆綁。

後來心理學家將這只狗狗松綁後,再度電擊狗狗,可是狗狗依然不嚎叫也不掙脫。這只狗狗很明顯沒有看到它已經被松綁了。過去的經驗讓它思維定性了,也因此扭曲了它的知覺,它看不出他的困境已經改變。

佛家修煉就是要除去執著,在思想上的執著就是定性思維。因為執著會變成盲點。有了盲點就看不到真相。生活習慣或定性思維既然會成為盲點,阻礙我們看清真相。消除思維的習慣或定性思維也就會消除生活的盲點。

逆境反應

有位心理學家名字叫羅森維治,他編制一套測驗,所有的測驗題目形式相同,就是一個主畫面,畫出日常生活所可能碰到的挫折情境,底下有兩個可能的反應。舉個例子:

下雨天你走在路上,一輛汽車飛奔而過,卷起地上的臟水,弄臟了你的漂亮衣服。然後問你可能的反應?作者已經預先替你想好兩個可能的反應。

第一個反應是:臭罵司機,開那麼快幹嘛!找閻羅王報到?

第二個反應是:唉,我怎麼這麼笨、這麼不小心,走在馬路上被噴得一身臟水,如果走在走廊就不會落得這樣子。

受試者要在這兩個反應中,選擇一個反應。你的選擇代表你的心境或心性。

第一個反應代表你是將生活的挫折、矛盾的矛頭向外,指責別人的不是。第二個反應是表示你將挫折的矛頭對內,你會反躬自省。

如果受試對大部份的的逆境反應都是矛頭向外,作者將這種人稱為外懲反應的人。如果受試對大部份的的逆境反應都是矛頭向內,作者將這種人稱為內懲反應的人。

一個習慣將生活中的矛盾與挫折歸因於他人造成,並且以牙還牙的報復。這樣的人肯定人際關系不好。他自身也不會反躬自省,心性無從提高,靈命也可能繼續墮落。

觀看當今人們的生活,可以揣測到大多數人是習慣這樣的反應。回想小時候,晚上不小心踏到睡在門檻前的小貓,小貓大聲慘叫 ,這時候我被嚇了一跳,順腳一踢,然後罵到:死貓子! 那個地方不好睡,偏偏睡在這裏!

踏傷了別人,不自我檢討,反過來責怪對方的不是。有多少人開車或騎機車不小心撞倒人,往往先指摘對方走路不長眼睛。用一般的俗話說:千錯萬錯都是他人的錯。

歷史上被人臭罵的的大壞人曹操說過:寧可我負人,也不要別人負我。其實憑這一句話看,曹操還知道:我負人或別人負我。那個外懲反應的人根本就沒有“我負人或別人負我”的想法。錯不在我!是他的定性思維。這樣的人他的心性無法避免會繼續沈淪。

如果改變一下定性思維,將生活中的矛盾或挫折歸之於自己,凡事向內找,一定可以找到自己的造成錯誤的想法或原因。這樣子才有機會改正自己的缺點。提升自己的心性。

聽障之後

個人幾年前因為一場重病,失去了聽覺,變成一個聾子。剛開始與人相處,還不習慣於聾人的日子,常常可以看到對方訝異的眼神,好像訴說::我已經講了很多次,你怎麼沒有反應?

後來才想到我是個聽障者,沒有聽到對方的說話。所以日後遇到陌生人,我會馬上先告知對方:我是個聽障者,請用筆談,並且連聲對不起!因為我的不好,增加麻煩!然後道謝連連,感謝對方的同理心、諒解。

最近發覺:日子一久,這種向內找的人際相處方式變成一種習慣,也就是所謂的定性思維,竟然解決了我許多人際相處的矛盾,使日子過得更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