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史前文明的面紗》:二十億年前的核子反應爐

法國有一家工廠於一九七二年時從非洲加蓬共和國一個叫奧克洛(Oklo)的地方進口鈾礦石來使用,他們驚訝地發現,這批進口鈾礦石已被人利用過了。因為這批鈾礦石的含鈾量相當低,鈾礦石的一般含鈾量為0.72%,而奧克洛鈾礦石的含鈾量卻不足0.3%,和我們現有的核反應爐的廢料幾乎相同。法國政府宣布了這一發現,震驚了全世界,並吸引了世界上各國的科學家們來到奧克洛進行研究,並將研究成果於一九七五年國際原子能委員會(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的一個會議上公布。研究的結果表示這是一個大型的、天然的核子反應爐,由六個區域約500噸鈾礦石構成,輸出功率估計為100千瓦。這個反應爐保存完整,結構合理,運轉時間長達五十萬年之久。

“天然”核子反應爐?

這個“天然的核子反應爐”實際上是一個謎,因為科學家最後發現這整座山就是原料。我們知道,實際上核反應所需要的原料是很少的,比如原子彈,一架飛機就可以運走,炸彈裏面真正核原料的部分是很少的。核子反應爐也是一樣,原料成分很少。它的構造就像一個井,原料放在底下。現在的原子能發電站或者核子反應爐,都是很龐大的系統,裏面有計算機控制的系統,還有冷卻系統。

那麼像這麼小的一點點燃料,就需要這麼多的設備,這麼多人去維持運轉。而奧克洛這麼大的一座礦山,它運轉了五十萬年,究竟是什麼樣的技術能夠使它安全地運轉?這是一個非常難以理解的問題。

學術上討論此題目的文獻標題幾乎都是“天然核子反應爐”或“自然核子反應爐”,內容多數談反應的機制是什麼,而對於“為什麼是天然的?”“從什麼地方證明它是天然的?”卻沒有人提過。這個問題的被忽略透漏了現代科學家受到達爾文進化論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因為根據進化論的說法二十億年前根本不可能有人存在,在這種概念的指導下,這個核子反應爐也就自然地被冠上“天然”兩個字了。

不過我們想一想,這麼精密的設計,功能比今日的核子反應爐還好,還安全,要說是天然產生的,實在不太能說服人。

史前文明遺跡

實際上,很多大膽的科學家認為這是史前文明所留下的遺跡。也就是說,二十億年前,在今天我們叫做奧克洛的地方,可能存在著高度發達的文明,遠遠超過今天人類的文明。

我們知道在現階段人類對於原子技術的掌握也不過是這幾十年的時間,這樣的一個發現說明了在二十億年前很可能已存在著一個具有超越現代科技的文明,並且利用核反應的技術非常進步。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一個具有先進科技的人類文明為什麼無法將這些科技留存下來?我們又應該如何來看待這一個發現呢?

如果我們忽略了這些史前文明的遺跡,我們自然不會去深入研究,也就更談不上發掘這些文明消亡的真實原因了。還有,我們現在科學的發展是否正在重復著上一個文明時期的發展路線呢?這條路線本身存在多大的局限性、究竟正確與否?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