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緣歸大法道德升華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世界回眸

勞動節春秋(上)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丁林

【明心網】今天是勞動節,美國的國定假日。不過這可不是我們以前年年過的五一國際勞動節,而是每年九月的第一個星期一,和九月的第一個周末一起,剛好成為初秋的第一個長周末。這一春一秋兩個勞動節,都是起源於十九世紀末的美國。一個世紀過去,再回頭看這兩個不同版本勞動節的春秋變遷,可謂寓意深長。

春天版的勞動節

一個多世紀前的美國工人,每天要工作10到14小時,生活非常艱辛。1881年成立的最大的工人組織,美加產業和勞動工會聯合會(Federation of Organized Trade and Labor Un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即美國勞聯的前身)把爭取八小時工作制作為首要的目標。他們在1885年宣布,八小時工作制將在第二年,1886年的5月1日開始實行。這一號召得到了工人們的廣泛響應和支持。當時領導著工人運動的,有激進的無政府主義者和左翼社會主義者。工人運動的中心是芝加哥,工人鬥爭的主要手段是罷工。在以往的大罷工中,比如1877年的鐵路工人罷工中,各州政府卻應企業主的請求派出警察、國民兵來打擊罷工工人,大企業則出資為這些警察和國民兵購買武器裝備對付罷工工人。在那個時代,罷工很容易造成暴力沖突,其原因在於,罷工是工人一方的唯一對話手段,而企業主一方沒有接受這種對話的習慣。工人罷工,企業立即可以招收其它人幹活,罷工等同於自尋解雇。罷工工人的唯一辦法是堵塞工廠入口,阻止別人上班,而這種做法卻是非法的,企業方面就可以尋求警察幫助,粉碎罷工工人的糾察線。

到預定的那一天,1886年的5月1日,芝加哥的很多工人迫使雇主讓步,爭取到了八小時工作制,但是在更多的工廠裏,企業主和罷工工人形成了互不相讓的對峙局面。1886年5月3日,工人集會,警民沖突中,警察向麥考米克機器公司的罷工人群開槍,造成一人死亡,多人受傷。無政府主義者號召第二天在草集廣場(Haymarket Square)集會抗議。

5月4日草集廣場的集會一開始是和平的,因為剛好碰上一個下雨天。當最後一個演講者還在臺上的時候,人群已經開始解散,廣場上只剩下二百來個人,這時候卻開來了180多個警察,命令集會解散,開始驅趕工人。就在這最後的時刻,不知什麼人向警察扔了一顆炸彈,當場炸死一個警察,還有六個警察後來死於醫院,有七十多個警察受傷。

警察立即向工人開槍。有多少人被警察的槍彈打死打傷,後來一直沒有確切的統計。到底是什麼人向警察扔的炸彈,也一直沒有查出來。但是,警察隨後襲擊了工會領導者的家,數以百計的人被逮捕,恐怖一時籠罩芝加哥的工人區。受打擊最重的是無政府主義者和左翼社會主義者。

八個最活躍的無政府主義者受到起訴,他們被指控犯下了謀殺罪並被判處死刑。1887年11月7日,其中的四人被處以絞刑,一人在獄中自殺。當局將這些人的遺體交給他們的親友安葬。他們的葬禮是芝加哥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送葬隊伍,幾十萬人列隊路旁為草集廣場的烈士送葬。在安葬他們的墓地裏豎起了紀念碑。1893年6月26日,伊利諾州州長宣布赦免剩下的三個草集廣場事件被告。

這是典型的矛盾循環激化的"革命前夜"的圖景。在人類向工業時代邁進的時候,這幾乎是各地的普遍景觀,因此也產生了順應時事的革命理論。

所以,對於激進無政府主義者和左翼社會主義者來說,1886年發生在芝加哥草集廣場的事件具有深刻的象征意義,它象征著資本主義制度下工人利益和企業主利益的不可調和,它象征著工人階級除了針鋒相對的鬥爭別無出路,只有這樣它才能爭取自身的解放,擺脫被奴役被剝削的命運。1889年,在巴黎召開的第二國際首次代表大會決議,每年的5月1日是國際勞動節,全世界勞動者慶祝的節日。

此後,全世界幾乎所有工業國家的工人,都在這春天的日子裏慶祝勞動者的節日。直至今天,很多西歐國家的工人,象原來的社會主義國家一樣,現在年年五一國際勞動節還要走上街頭,舉行遊行,紅旗和國際歌的歌聲到處飄揚。

可是,有兩個工業化國家是例外,這就是加拿大和美國。北美的工人不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因為這兒已經有了另一個勞動節,一個秋天版的勞動節。


秋天版的勞動節

1863年,美國南北戰爭期間,一個貧窮的愛爾蘭移民應征上了前線,他11歲的兒子,彼得•麥克伽爾(Peter McGuire)為幫助維持一家生計,在紐約街頭給人擦皮鞋,做清潔小工。這些移民家庭發現,新大陸的生活並不輕松,很多家庭不論男女老少都得辛勤工作才能維持溫飽。他們必須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疲乏生病也必須幹活,不幹就會被解雇。

彼得17歲的時候,他開始在一家鋼琴店學徒。這個工作比較好,他可以學著怎樣做買賣,但是還是工作時間長,賺的錢卻很少。到晚上,他去開會聽課,學習經濟學,參加討論社會問題。工人們討論的一個重要話題,就是工時太長,賺得太少,工人們太苦。他們談到,工人們要組織起來,成立工會,來改善工人們的處境。1872年,彼得參加了有10萬工人的大罷工,上街遊行,要求縮短勞動時間。

從此,彼得認識到,組織起來的工人運動對於工人的未來是至關緊要的。以後數年裏,他經常在工人集會上演講,還遊說地方政府救濟失業工人。在那個時代,彼得走的這條路可不輕松。他被看作是一個搗亂者,常常自己就沒有工作。以後,他還到其它城市演講,鼓動工人組織工會。1881年,他搬到密蘇裏州的聖路易市,組織召開了芝加哥木工大會,成立了全國木工工會,他成為美國木工兄弟會的總書記。

彼得的木工工會成為一個樣板,成立工會的風潮席卷美國。工廠工人,碼頭工人,到處都組織起來要求保障勞工權利:八小時工作,穩定的有保障的工作職位。彼得和其它工會商議,要設立一個勞工者的節日,這個節日定在七月的獨立日和11月的感恩節的中間,讓工人們在這四個月的辛勞中多一天休息和娛樂。這就是九月的第一個星期一。

1882年9月5日,第一個勞動節大遊行在紐約舉行。兩萬工人穿過百老匯大街,他們的旗幟上寫著:"勞動創造了所有財富","八小時工作,八小時休息,八小時娛樂"。遊行過後,他們舉辦野餐,吃喝歌舞。入夜,他們放了焰火。這樣的慶祝活動立即傳播到全國。每年到這一天,工人們紛紛用這樣的辦法來慶祝自己的節日,表達自我覺醒的意識,要求勞工權利。十余年後,1892年,美國聯邦國會立法確定,這一天為聯邦勞動節。

然而,美國工人為改善自己的工作條件和生活處境,所走過的道路卻遠不是一日慶典那樣輕而易舉。


艱難的起步

美國工人為改善自己的生存處境,他們選擇的"解放之路",其核心就是組織起來成立工會,並且以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的利益。

早在北美殖民開發時期,有技藝的勞工就在各殖民地起著重要的作用。隨著五月花號來到普利茅茨的清教徒中,就有工匠。在詹姆斯河口定居的弗吉尼亞殖民地也曾要求英國多派出工匠。早期殖民地城鎮裏的鐵匠鋪常常就是鎮民們議事集會的地方。美國的勞工從一開始就有地方事務的主人的意識。獨立宣言中宣布的原則,每個人都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理所當然地包括所有的勞工。

早期北美的勞工又有從歐洲帶來的按照行業組織工會的傳統,比如木工工會,石工工會,印刷工人工會。在工業革命的過程中,各地工人組織過很多小規模的工會。

到1881年,美加產業和勞動工會聯合會建立的時候,埃迪生發明電燈剛兩年,第一次電話試驗剛五年,社會生產和信息傳播的技術條件遠非今日可比。可是,在英國工會運動的影響下,美國勞工踏上了全國性組織的道路。1886年,美國勞聯誕生,彼得•麥克伽爾擔任書記。勞聯號召工人爭取八小時工作制,而且特別註意到要發動女工參與工會運動。

有30萬會員的勞聯發動過幾次罷工,有時失敗,有些則成功地爭取到了八小時工作的條件。勞聯發動的這些罷工都是和平鬥爭。盡管在那個時代,多數企業主還沒有意識到有必要和工會談判,有必要作出讓步,工會的每一次成就都來之不易,但是工人的自我意識卻在一步一步的覺醒。

非常難得的是,在一個矛盾沖突緊張的年代,卻在對立的雙方,都有人意識到,激化矛盾並不是唯一的出路,人們必須有理智和智慧地處理自己遇到的問題。

1893年6月26日,伊利諾州州長宣布赦免剩下的三個草集廣場事件被告。他說,這三個人被赦免,不是因為他們已經受夠了罪,而是因為他相信他們是無辜的,而那已經被處死的人,是歇斯底裏和司法不公的犧牲品。

而勞聯主席貢佩斯(Gompers)也曾經清醒地說,"那個炸彈不僅炸死了警察,也炸死了我們後來幾年的爭取八小時工作制運動。"他把草集廣場個別人對警察的暴力事件,並不看作是"革命的正確途徑",而是剛起來的工會運動受到的第一次沈重打擊。

在美國工會運動早期,人們就逐漸意識到,在勞資沖突中,政府的幹預,立法和司法給各方留下的活動空間,對沖突的結果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爭取妥協,爭取雙嬴,不僅是可能的,也是唯一對所有的人都有利的結果。一方全嬴,一方全輸,長遠來看,沒有勝利者。

但是,走出一個雙贏結果,還是需要雙方的反思,首先是有這樣的"思維方式"產生。這條道路依然不是一帆風順的。在草集廣場以後的二十來年裏,工會和企業主有過幾次罷工對抗。工人們生活艱辛,自顧不暇,工會勢單力薄,而企業主一方不僅有強大的財力,而且往往得到政府的支持,運用法律來限制和擊敗工會。1892年的鋼鐵工人大罷工,1894年的鐵路工會大罷工,最終都在政府的武力幹預下失敗。在鐵路工人大罷工時,克裏夫蘭總統甚至派出了聯邦國民兵,盡管伊利諾的州長說根本沒有這個必要。

因此,在這個時候,強勢一方緩解矛盾的"雙贏思維"的產生,顯得尤為重要。

1902年,賓夕法尼亞的10萬煤礦工人從5月12日起罷工,使煤礦關閉了一整個夏天。工人們拒絕調解,形成僵局。西奧多•羅斯福總統從10月初開始幹預,他指派了一個調解委員會,作為中間者和雙方展開談判。五天以後,礦工們開始上班。五個月以後,總統調解委員會做到了所有工人提高工資百分之十,並縮短了工作時間。這一結果雖然沒有達到工會在罷工開始時的要求,卻使這次罷工成為和平而有成就的罷工。

(世紀中國)